登录 | 注册
返回上一页首页  > 资源分享 > 網上知識文章收錄 > 科技

網上知識文章收錄 > 科技

音訊介紹

數位音訊

數位音訊是指使用脈衝編碼調變、數位訊號來錄音。其中包含了數位類比轉換器、類比數位轉換器、貯存以及傳輸。實際上,是因為相對於靜電類比的離散時間及離散程度的類比方式才被稱作"數位"。這個現代化的系統以微妙且有效的的方式,來達到低失真的儲存、補償及傳輸。

 

數位音訊概觀

數位音訊的出現是基於能夠有效的錄音、製作、量產。現在音樂廣泛的在網路及網路商店流傳都仰賴數位音訊及其編碼方式,音訊以檔案的方式流傳而非實體,這樣一來大幅節省了生產的成本。

在類比信號的系統中,聲音由空氣中傳遞的聲波透過轉換器(例如麥克風)轉存成電流訊號的電波。而重現聲音則是相反的過程,透過放大器將電子訊號轉成物理聲波,再藉由擴音器撥放。經過轉存、編碼、複製以及放大或許會喪失聲音的真實度,但仍然能夠保持與其基音、聲音特色相似的波形。類比信號容易受到噪音及變形的影響,相關器材電路所產生的電流更是無可避免。在訊號較為純淨的錄音裡,整個過程裡仍然存有許多噪音及失真。當音訊數位化後,失真及噪音只在數位及類比間轉換時產生。

數位音訊從類比訊號中採樣並轉換,轉換成二進位(1/0)的訊號,並以二進位式的電子、磁力或光學訊號儲存,而非連續性的時間、連續的電子或機電訊號。這些訊號之後會更進一步被編碼以便修正儲存或傳輸時產生的錯誤,然而在數位化的過程中,這個為了校正錯誤的編碼步驟並非嚴謹的一部分。在廣播或者所錄製的數位系統中,以這個頻道編碼的處理方式來避免數位訊號的流失是必要的一環。在訊號出現錯誤時,離散的二進位信號中允許編碼器撥出重建後的類比訊號。頻道編碼的其中一例就是CD所使用的八比十四調變。

 

轉換過程

數位音訊透過ADC將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ADC對於音訊頻率進行採樣並轉換成特定的位元解析度。例如,CD audio的採樣率為44.1 kHz(即每秒採樣44,100 ),每個聲道都以16位元解析。 以雙聲道而言,它就具有""""兩個聲道。如果類比訊號的頻寬未受限,那就必須在轉換前使用降噪濾波器以避免聲音產生失真。(在前述情形下,失真會出現在奈奎斯特頻率未受帶限時,會可被聽見的較低頻率取代。

這樣子的數位音訊是可被儲存和傳輸的。數位音訊的檔案能夠被儲存在一片CD,數位音訊播放器,硬碟,隨身碟,CompactFlash,或其他任何的儲存裝置裡。數位訊號可以被數位訊號處理的音訊濾波器或是音效所改變。 MP3AACVorbisFLAC等等的音訊壓縮技術經常被使用來替音訊檔案減少容量,而且可以透過串流媒體傳輸到各種裝置上。

最後,數位音訊檔案還能透DAC轉換回類比訊號。如同ADC的技術一樣,DAC會在特定的採樣頻率及採樣位元底下運作,但是經過了oversamplingupsamplingdownsampling的過程難保音訊的採樣頻率能夠和原始的採樣頻率相同。

 

數位音訊於商業上的歷史流變

1930年代,早在被商業傳播及錄音之前,脈衝編碼調變在貝爾實驗室就被研發出來並被應用於遠程通訊,1960年間,日本的NHKNippon Columbia(a.k.a Denon)等公司率先應用於商業上。第一個數位錄音產品於1971年首度公開。

BBC也於1960年間成是使用數位化系統。1970年代前期他們發展出一套2聲道的路音系統,並在廣播中心與操作室間部屬數位音訊的傳輸系統。

1976年在美國,Thomas Stockham利用Soundstream的錄音器材在Santafe Opera錄製了首支16-bitPCM錄音。1978年,Telarc更利用一套較為進步的Sounsstream系統錄製了許多經典的錄音。同時,3M公司和BBC合作研發一套多聲道錄音裝置。第一張全數位錄音的專輯是Ry Cooder1979年發行的"Bop 'Til You Drop"1978年時有一個緊急的計畫,英國唱片公司迪卡唱片公司研發了自己的雙軌數位錄音裝置,迪卡於1979年在歐洲發行了第一支錄音。

SonyDigital Audio Stationary HeadMitsubishiProDigi技術幫助之下,數位式錄音在80年代迅速的成為主流。1982年,SonyPhilips引進了CD,使得數位錄音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取樣率

取樣頻率(也稱為取樣速度或者取樣頻率)定義了每秒從連續訊號中提取並組成離散訊號的取樣個數,它用赫茲(Hz)來表示。取樣頻率的倒數叫作取樣周期或取樣時間,它是取樣之間的時間間隔。注意不要將取樣頻率與位元率(bit rate,亦稱「位速率」)相混淆。

取樣頻率只能用於周期性取樣的取樣器,對於非周期性取樣的取樣器沒有規則限制。

取樣頻率的常用的表示符號是

 

取樣定理

取樣定理表明取樣頻率必須大於被取樣訊號頻寬的兩倍,另外一種等同的說法是奈奎斯特頻率必須大於被取樣訊號的頻寬。

如果訊號的頻寬是 100Hz,那麼為了避免混疊現象取樣頻率必須大於 200Hz

換句話說就是取樣頻率必須至少是訊號中最大頻率分量頻率的兩倍,否則就不能從訊號取樣中恢復原始訊號。

 

過取樣

在有些情況下,人們希望取樣頻率超出訊號頻寬的兩倍這樣就可以用數位濾波器替換效能不好的類比抗混疊濾波器,這個過程稱為過取樣。

 

在數位音訊領域,常用的取樣頻率有:

8,000 Hz - 電話所用取樣頻率, 對於人的說話已經足夠

11,025 Hz

22,050 Hz - 無線電廣播所用取樣頻率

32,000 Hz - miniDV 數碼視訊 camcorderDAT (LP mode)所用取樣頻率

44,100 Hz - 音訊 CD, 也常用於 MPEG-1 音訊(VCD, SVCD, MP3)所用取樣頻率

47,250 Hz - Nippon Columbia (Denon)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商用 PCM 錄音機所用取樣頻率

48,000 Hz - miniDV、數位電視、DVDDAT、電影和專業音訊所用的數位聲音所用取樣頻率

50,000 Hz -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出現的 3M Soundstream 開發的第一款商用數位錄音機所用取樣頻率

50,400 Hz - 三菱 X-80 數位錄音機所用所用取樣頻率

96,000 或者 192,000 Hz - DVD-Audio、一些 LPCM DVD 音軌、Blu-ray Disc(藍光碟)音軌、和 HD-DVD (高清晰度 DVD)音軌所用所用取樣頻率

2.8224 MHz - SACD 索尼 飛利浦 聯合開發的稱為 Direct Stream Digital 1 sigma-delta modulation 過程所用取樣頻率。

 

無失真資料壓縮(Lossless Compression)指資料經過壓縮後,訊息不受損失,還能完全恢復到壓縮前的原樣。「無損」一詞是相對於有損數據壓縮,有損數據壓縮只允許一個近似原始數據進行重建,以換取更好的壓縮率。

 

音訊格式

ALAC

Ape

FLAC

LPAC

LTAC

MPEG-4 ALS

OptimFROG

Shorten

TAK

TTA

WavPack


轉貼自維基百科

Copyright©2013 大面活動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07110号  技术支持:玖佰网